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强调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当前,我市振兴发展既处于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又处于各种利好政策机遇叠加时期。我们要把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围绕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关键环节,做好调查研究这项基础性工作,拿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推动《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简称“《梅州方案》”)落地生效。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一切调查研究都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市、县(市、区)各级党政班子和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根据各自分管领域和工作职责,设立若干调研组和工作专班,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事先要制定详细周密的调研方案,明确调研主题,确定调研对象,设计工作流程。调研过程要坚持问题导向,力求做到有的放矢,直奔问题而去,切忌“走马观花”作秀式做样子,杜绝“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力戒各种形式主义“走过场”。要深入生产第一线,通过走访座谈、蹲点调查等形式,广泛收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形成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规律性认识,找准制约梅州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彻底弄清思想认识、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梳理归类,分析个中原因,精准实施“靶向疗法”。
坚持群众路线,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必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做群众的“小学生”。基层工作处于最前沿一线,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和复杂局面。例如,梅州如何破解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如何有效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党建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等。要给群众留一把椅子,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既要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要善于发现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加工提炼、总结提升,指导新的实践。如果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我们遇到的都是问题,只要肯迈出脚步,走向基层深入调研,看到基层群众鲜活的生动实践,收获的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毛泽东同志堪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在闽粤赣边中央苏区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撰写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打个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全市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坚持”,吃透《梅州方案》精神实质,加强市情调查,摸清全部家底,进行SWOT分析,坚持对标对表,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形成落实《梅州方案》的思路举措。要主动亮诺践行,敢于担当作为,找准推进工作的突破口、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借力“融湾入海”,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迈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