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深圳与全局,既有对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又有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的布局谋划、部署要求,是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官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宣言书、动员令、指向标。梅州要结合实际做实“六争六补”工作,以争创一流的自觉勇气和自主态势致敬、对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
一是发扬特区精神。深圳的改革发展是特区精神的精彩演绎和充分彰显,深圳的历史性成就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伟大成果。创业伊始,深圳并非“天赋异禀”,但依靠党的特区政策,通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后天恶补”迅速实现华美蝶变。梅州发扬特区精神,要着重从本土的客家精神、苏区精神中归纳与特区精神的异曲同工之妙,发掘出敢干、实干、肯干的精神因子并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加快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步伐。
二是借鉴特区经验。深圳等经济特区“十条经验”不仅是一城一地的局部经验,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最典型和最成功经验,具有规律性特征、指导性意义,弥足珍贵,值得全国地区珍惜、学习、借鉴和坚持。梅州要把握其本质要义、精髓所在以及切入点、契合点,坚持“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在全国全省一盘棋中立足自身定位,把特区经验根植于梅州大地上,努力打造更多“名、优、特、新”的梅州经验和梅州样本,为全省改革发展作出梅州努力和梅州贡献。
三是对接特区发展。深梅两地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商脉相连,对接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是大势所趋、情感所系、利益所在。我们要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经济特区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为此,要以开门大吉的积极心态和自觉行动,着眼、立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全力支持服务融入“双区”“双城”建设,以“梅州所长”对接“深圳所需”,在互利共赢中深化深梅合作,主动推进双方交通连接、产业共建、文旅交流、资源共享,主动承接深圳建设和发展的辐射带动。
四是融合特区使命。从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始终在使命坚守中继往开来、持续超越、书写传奇。我们要自觉从特区使命中看到梅州使命,以深圳过往和现实鞭策、启迪梅州现实和未来,带着感情和责任谋划好梅州“十四五”发展,起而行之落实好上级对梅州工作指示要求,努力铸造梅州苏区振兴新辉煌。